【石坝概况】石坝镇位于博罗东北部,距县城罗阳镇72公里,北与河源市埔前镇接壤,东与紫金县古竹镇隔东江相望。石坝镇三面环山,地势平坦开阔,素有“小平原”之称,全镇总面积182平方公里,常用耕地面积4.23万亩;下辖2个居民委员会、22个村民委员会共257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5.17万人。2021年,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4.3638亿元,同比增长9.9%(以下简称增长);固定资产投资额45046万元,去年同期20105万元,同比增长124.1%。其中,工业投资7483万元,去年同期750万元,同比增长897.7%;基础设施投资7183万元,去年同期3113万元,同比增长130.7%。

  【交通便利】石坝镇地理位置优越,距惠州市60公里,离河源市25公里,至广州135公里,到深圳120公里,是珠三角地区通往粤北山区的交通重镇;国道G205线、省道S340线在镇区实现交汇;惠河高速、广河高速、汕湛高速公路也在石坝辖区内实现互联互通,并设有立交出口,配套完善的生活区和服务区;京九铁路广梅汕路段横穿全镇,赣深高铁沿石坝经过,广河高铁及其延长线(汕湛高铁)预计也将从石坝经过。

  【资源丰富】全镇拥有18.6万亩的森林资源,是东江流域水源林重点保护区之一;全镇有中、小型水库14座,其中黄山洞水库总库容达3143万方(中型水库,属国家Ⅰ类饮用水源保护区,水质达Ⅱ类)、径背水库总库容达672万方;镇内辖6条河流(分别是东江干流石坝段,全长13.1km;麻陂河石坝段,全长23.7km;蓝田河石坝段,河道长度14.8km;埔前河博罗段,全长7.4km;金湖河石坝段,全长7km;新村河石坝段,全长约6km,主要支流有龙口水、下坑水)。全镇辖区内无一家污染性企业,生态环境保护极好,生态旅游资源优越;给排水系统齐全,镇内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20000立方米,供水网络覆盖全镇;电力资源充裕,输变电设施完善;金融部门已开通外汇结算,方便、快捷。

  【农业发达】石坝镇是博罗县农业大镇,以“三黄胡须鸡”“黑皮果蔗”“优质水稻”“生猪养殖”为主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,产品远销全国,是广东省的名优产品。其中石坝镇“三黄鸡”生产有着较久的历史,经过30多年的发展,形成了具有石坝特色的“三黄胡须鸡”品种,肉鸡(主要包括三黄胡须鸡、麻黄鸡)养殖产业已成为我镇畜牧业的拳头产业。辖区内肉鸡养殖产业主要通过“龙头企业牵头+农民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化联合经营,通过种苗供应、饲料配送、技术服务、保底回收等全链条模式,激发养殖户热情,带动养殖户脱贫致富。据统计,2020年全镇肉鸡存栏量1029万羽,出栏量2500万羽,销售额达到7.58亿元,胡须鸡相关产业(含肉鸡、鸡蛋、蛋卷等)年产值达8.18亿元,约有60%农民从事胡须鸡养殖或相关产业。目前主要通过线下活鸡、鸡蛋批发、零售,线上光鸡加工配送、鸡蛋等渠道进行销售。鸡苗由辖区内龙头产业孵化,采用公司+基地+农户的方式推广养殖。石坝镇各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培育特色产业,走产业集群之路,基本形成“一村一品”的良性发展格局。2021年成功申报3个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项目,分别是丁塘村“丝苗米”、山下村“三黄胡须鸡”、红星村“黑皮果蔗”。

  石坝镇继续用工业的思维去看农业产业,用“工匠精神”打造“品质农业”。其中,乌坭湖村获评惠州唯一一个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荣誉称号及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,三黄胡须鸡文化产业正火热塑造中。三嘉村村以种植荷花为基础,利用荷花的经济性、观赏性、药用性等特点打造出集休闲、观光、娱乐、民宿、餐饮、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圈,推出乡村旅游白莲子、油菜花种植项目,今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50亩,并且把莲花基地打造成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圈,年产白莲子约1.5吨,参与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~3000元,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,成为石坝镇的一张新名片、新地标,获评广东省十大特色产业村。

  石坝镇作为胡须鸡产能最大的地区,全镇以胡须鸡生产为主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有100多家,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,省级示范社1家,带动农户2000多户,注册了“东江(三黄)胡须”、“客凤鸡”、“石坝三黄”等商标,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,2019年入选了省级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专业镇,2021年获评博罗唯一一个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(乡),三黄胡须鸡是惠州市“我最喜爱的惠州十大品牌农产品”之一。

  【红色文化】黄山洞曾是全国学习“毛著”的重要基地,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也曾名噪一时,曾被誉为“活学活用毛著的红山洞”。“大跃进”时期,黄山洞修建水库,村里无路可走,直至1964年修建完成,在党支部带领下,村民开路、种树、建房,在集体劳动中形成了团结奋斗作风。1964年,惠州军分区和博罗县人民武装部发现黄山洞村民感情纯朴,风气良好,将黄山洞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培训基地。除了训练,还发动村民学毛著,培训青年农民,许多农民在学毛著活动中摘除了文盲,涌现出一大批学毛著的积极分子,村支部书记田华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,连续当选为中共九届、十届中央委员。在全国“农业学大寨”的高潮中,黄山洞被评为全国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先进单位,当时有“北有大寨,南有黄山洞”的说法。

  1968年,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头条刊登了《黄山洞是全国人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一面旗帜》。当年,许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前往“取经”。全国各地的干部、群众、师生以及国际友人共有约80万人次来到黄山洞参观学习。

  【发展方向】石坝镇农特产品丰富,生态资源保护完好,交通区位资源优势明显。立足这些优势,以及新盘活的750多亩工业用地,我们将准确把握全镇经济的特色、优势和定位,选准并坚持一条适宜本地发展的战略,将镇域经济做大做强,走出一条有石坝特色的发展新路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共同提升。

  一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。持续抓好“两违”和畜禽养殖场整治,杜绝新建养殖场,鼓励引导养殖户建设污水处理设施。2019年以来,累计清拆乱搭建窝棚8处,清拆面积465平方米,累计清理生活垃圾3835吨,清理村内沟渠共17.6公里,全镇基本实现应清尽清,应拆尽拆。

  二是加快推动镇域经济发展。一方面,做大农业产业。依托果蔗、茨菇、菊花、三黄胡须鸡等农特产品,大力培育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,以总投资超2亿元的惠州众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依托,大力推广种养结合、构建畜禽养殖场模式,打造“养殖业→畜禽粪污→土壤改良→有机肥→种植业→示范引领”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,实现“种菜菜香、种果果甜”,做大做强本土农特产品品牌,不断拓宽农产品的生产宽度和广度,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,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进而打造博罗种养结合高端产品示范区,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,填补博罗作为农业大县的空白。另一方面,做强工业产业。用好蓝田片区750多亩工业用地,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工作,争取引进符合石坝产业发展的大项目、好项目,全面启动石坝工业发展新引擎,推动石坝经济发展的同时,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,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,辐射带动全镇各行业的发展。再者,做宽第三产业。依托石坝的区位优势,抢抓赣深高铁在邻镇麻陂设站的契机,结合石坝丰富的农特产品和山水资源优势,依托三嘉村村获评“广东十大特色产业名村”,有序推进“3A”景点申报、开发特色餐饮配套设施,建设观光旅游小吃一条街、特产一条街,进一步深化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“荷文化”;充分释放冷水坑村农特产品火龙果种植优势,打造规模超100亩的集经济种植、科研教学、趣味采摘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,实现农旅融合、以农促旅,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,推动第三产业发展。


主办:博罗县人民政府  承办:博罗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  
咨询热线电话:0752-12345  网站技术服务电话:0752-6286776

网站标识码: 4413220025   粤公网安备 44132202100104号     备案号 : 粤ICP备09136424号    技术支持:开普云